提及春節,除了放鞭炮、壓歲錢、拜年等習俗,春節聯歡晚會也是國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環。
雖然近些年的春晚似乎在逐漸喪失童年時期的魅力,“看春晚”也逐漸被“吐槽春晚”取代,但有熱度才有爭議,春晚在無數人心里都是大年三十晚上的標配節目。

刨除節目質量的爭議,每一年的春晚,我們總能看到各式各樣華麗炫目的舞臺設計,整體顏色以奢華的燙金和喜慶的大紅為主。但不知道是否曾有人注意到,其實每一年春晚的logo設計也都各有其巧思。
例如前幾天公布的2023年春晚logo,乍一眼看是線條勾勒成的一只抽象的兔子,但它其實同時也構成了“卯”字,呼應傳統干支紀年法:

下面就通過倒敘來回顧歷年的春晚logo設計吧~你覺得哪一年的logo設計最有創意呢?
2022年(壬寅年,虎年)

2021年(辛丑年,牛年)

2020年(庚子年,鼠年)

2019年(己亥年,豬年)

2018年(戊戌年,狗年)

2017年(丁酉年,雞年)

2016年(丙申年,猴年)

2015年(乙未年,羊年)

2014年(甲午年,馬年)

2013年(癸巳年,蛇年)

2012年(壬辰年,龍年)

2011年(辛卯年,兔年)

對比上一個兔年和現在的兔年春晚,我們能明顯感覺到,這只兔子越來越“沒有兔樣”了。設計師更注重將屬于“兔”的意象和元素進行抽離重組,而非真的畫一只兔子展現在觀眾面前。
logo的設計風格變得更抽象化、更簡潔明了,也更扁平化。其實這也是當今世界logo設計的整體發展趨勢。仔細觀察你身邊各個品牌的logo,你會發現大部分在品牌升級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“變扁”、“變簡單”。
這也不禁讓人期待,當輪回再一次結束,十二年后的再下一個兔年,我們的logo設計又會轉向怎樣的角度呢?